巴黎:馬德升
By Beatrice Grenier
法籍華裔藝術家馬德升四十年來的作品集中在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的永久館藏樓層展出。 2022年,他被授予法國重要的榮譽勳章「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這場展覽提供了一個窗口,讓觀眾看到在文化大革命後的一代人的成長故事。
1976年後,馬德升這一代藝術家接觸到了西方戰後的抽象主義,並努力從社會現實主義繪畫中得到解放,他們面臨著在中國傳統中尋找現代性可能的種種任務。馬德升在八十和九十年代持續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核心問題。這場展覽回顧了藝術家在他職業生涯中所使用的各種媒介,包括宣紙水墨畫、木版印刷製品、壓克力油畫、以及雕塑。策展人Jerome Neutres精心挑选和策劃的作品將馬德升呈現為對一代人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卓越藝術家。
同樣來自「星星畫會」,馬德升也許不如他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家有名。 「星星畫會」是由馬德升和黃銳於1979年在北京成立的先鋒藝術家團體—包括王克平和艾未未等藝術家—因激進地倡導藝術自由而為人銘記。在1986年來到巴黎後,馬德升的職業生涯主要在法國展開。他在那裡繼續練習水墨畫。在他從中國自我流放前,水墨是他早期探索的主要媒材。馬德升展示了他傳統筆法的多面性:有時,他通過自發的形式創造達到抽象效果,而在其他時候,他用最簡潔的筆觸描繪女性裸體——一個在他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不可否認的是,法國首都二十世紀早期的先鋒藝術家啟發了他,展覽選取的例子精巧地結合了現代和傳統。
展廳的中心是馬德升的其中一件無題的青銅雕塑,就像一疊在不穩定中艱難保持平衡的石塊。在這裡,他顯然遵循了中國古代文人傳統,出了文人石的收藏,石頭也是中國古典繪畫中一個常被研究的物件。他的雕塑,正如他的繪畫一樣,模糊了形象和抽象之間的界限。面對一幅描繪由橢圓和圓形岩石構成的軀體的大型壓克力畫,人們仍然不確定是否應該將它解讀成人體的輪廓。
有一面牆專用於展示藝術家在第一次「星星美展」期間(1979至81年)創作的一系列意義非凡的木版畫。這些木版畫使用了極簡主義的黑白兩色,徹底背離了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後主導中國藝術的社會現實主義風格。有些木版畫只是簡單表現幾何圖案,有些則是基層奮鬥農民的肖像。這是一種有意識的題材多樣性,反映了馬德升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教條的拒絕,進一步讓自己從對政黨的藝術責任中解放。
其中一幅木版畫印刷品呈現了藝術家充滿動感的剪影,他在工作室的畫布前,似乎被夾在中間。工作室牆壁上的各種抽象和具象畫包圍了他——那些在這幅版畫創作之前的幾十年裡都無法自由流通的圖像。在這幅木版印刷中我們很難忽略年輕的馬德升,或者至少我們應該認識到他勇敢和永不止息的精神。這種精神貫穿了他隨後幾十年動蕩的生活。為了應對他那一代人所面臨的創作和智力上的挑戰,馬德升藉由豐厚的傳統,發展出一套高度詩意化的作品。正如這個質樸且深深打動人的展覽所展示的,無論他嘗試的是哪種媒介,這位藝術家從未放棄過劇烈的生命力,孕育了一個永不停止創造的作品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