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卓永俊
By Pamela Wong
2014年,一群基督徒阻擋了首爾同志遊行的去路。雙方對峙長達兩個小時。身處人群中的藝術家卓永俊當時仍是一名藝術編輯。他拾起了基督教團體派發的傳單,對手中印刷物上宣傳的恐同內容感到困惑。於是,他決定收集更多類似的傳單並加入這些宗教團體一探究竟,並試圖為雙方尋求共識,哪怕他們的對話往往演變成爭吵。這些衝突激發他創作第一件藝術作品《Salvation》(2016年),一個用樹脂澆鑄的、紙製的聖母雕塑,上面覆蓋著反同的傳單。這些不斷重複而變化的反同口號展示了人們的恐懼是如何不斷鞏固著宗教的傳統和規範的。
辭去首爾藝術編輯的工作後,卓氏在2016年搬到了柏林繼續他的藝術生涯。他試圖緊跟時事,卻被當時的政治醜聞和難民危機所淹沒。為了評估自己的焦慮程度,他基於心理學診斷所用的壓力感知量表創作了《Stressful Painting》(2017–18年)。雖然他所繪製的這些作品有助於緩解他本人的壓力,但當這些粉彩色系的背景被「壓力」一詞密集、傾斜、而重複地覆蓋,作品誘發了觀眾自身的焦慮。身處柏林的新環境也讓卓氏質疑當地的文化現象。他和一位木雕大師一起製作了白蘆筍雕塑,頂端刻著施洗者聖約翰的頭像,以玩味的態度展現了德國人在夏至日,即聖約翰節,搶購「白色黃金」的瘋狂。
他最新的裝置作品《I thought it’s my fish cake.》(2022年)重溫了有關於2006年一則性騷擾案件的相關新聞報導。作品中,兩個真人大小的橙色陶瓷人物的身體被打碎,放置於地板上,每一塊碎片都看起來像一塊韓國魚糕。據稱,案件中的男子在桑拿房裡抓咬了另一名男子的陰莖,但在韓國當時的恐同的環境下,由於他害怕暴露自己的同性戀身分,他謊稱自己誤以為那是自己的小吃。卓氏的幽默是一種策略,幫助我們對抗社會加諸於我們的期望,並消化生活中的荒誕。